还有不到半个月,双十一又将掀起抢购风,专门从省家电协会了解到,以往双十一的大促销中被投诉最多的就是家电产品的质量和售后问题,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商家的促销大战,消费者一定要三思而后买。
去年双十一的遭遇
为省200元,团购的空调修了4次
张先生在去年双十一中,在一家电商网站抢购了一台品牌空调。下单后25天,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空调,接着又是等了8天后,空调厂家的人才来安装。可开箱后张先生便发现这部空调的外壳有明显划痕,想着是自己好不容易买到的团购商品,张先生便没有计较,要安装工人继续装上。可是装好后空调的噪音却很大,面对这个问题,张先生向商家进行投诉,但对方就是不同意给用户退货,就这样张先生的空调接连修了四次。后经过省家电协会的介入,商家才同意进行更换。张先生后悔的说,当初为了省200元,却让自己烦恼了一个多月。
图便宜结果团购的却贵了
去年市民王女士为了能够在双十一抢到心仪的产品,专门研究了抢购攻略,在双十一当天她花了几小时抢购了一台液晶电视机。抢到了电视机后,欣喜万分的她请了邻居来瞅瞅,可是邻居看了以后,告诉她,团购来的液晶电视好像和自己家的一样。王女士比较了一下,果然她家的和邻居家的款型一样,只是型号字母不一样,而让她接受不了的是,与邻居家在家电卖场买来的同款液晶电视相比,自己在双十一抢购来的彩电还贵了65元。
王女士要求退机,商家同意退货,但要保持包装完好,王女士表示自己的包装已经扔了,达不到厂家的标准,最后商品也没有退成。
平时的团购 烦恼也多
网购的家电迟迟不送货,最后竟称没货了
市民田先生9月22日在京东商城通过零点抢购的方式,以2398元的价格抢到了某品牌电热水器一台和电视机一台。抢购成功后,田先生就付了款,订单显示23日送达。23日,该电器品牌供应商旗下物流联系田先生,田先生由于当时有事,请他第二天或第三天送货,结果这一等,就没了消息。几天后,田先生只好主动联系供货商物流电话,对方竟答复说没货了。田先生只好说那就等有货再送吧。对方表示可以,请耐心等待。
这一等就没有了“下文”,由于没有热水器,洗澡不方便,田先生迟迟无法搬家。期间,田先生多次联系京东网上客服,对方的答复均是“会提醒相关方面2-20内发货”。结果等到了20天后,田先生再次联系客服,竟被告知“该款货品没货了,也不会再有货了。”
协会提醒>>>
商家会借促销卖掉库存或瑕疵家电
根据省家电投诉热线400-8815-315和微信“家电315”平台对于去年双十一家电消费投诉的统计显示,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不履行促销活动的兑换承诺;商家拖延送货、拖延承担退换修的责任;电子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网站页面对商品的宣传与实际不符;售后人员保障方面存在问题,消费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等。
“确实存在很多商家把库存的和一些有瑕疵的家电打着抢购的幌子在这一时期销售掉。”省家电协会秘书长徐学录提醒消费者,购买前一定要三思,多做比较。
维修行业人士称正常情况下雪种足够用10年左右
足够使用10年的雪种,为何隔一两年就要加一次?新装空调没使用几次,零配件就被告知要更换,空调产品质量真的如此低劣?
天气逐渐炎热,不少市民开启空调享受清凉。不过,各种质量和维修问题也随之而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空在维修过程中存在诸多猫腻,动辄加雪种、乱换零部件等已成为维修“游击队”屡试不爽的方法,不少市民为此花了冤枉钱。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通过企业官网或服务热线寻求正规维修服务,不要轻易相信加雪种的建议。
案例
一出问题就加雪种
“我家的空调是前年买的,在没搬家之前,使用效果都挺好,去年搬了一次家,空调也因此移了一次,现在重新开启时,发现制冷效果大不如前。”家住荔湾区的张小姐昨日向本报记者反映,由于她习惯使用网络,就用搜索网站搜索“空调维修”,找到一家打着该空调品牌“官方指定”名头的维修企业。
维修人员上门后,简单检查就说制冷剂氟利昂(俗称雪种)漏了,要重新加雪种。维修人员先用一个气压表量了一下,然后对张小姐说:“我给你的空调加几个压,这样才够冷。”张小姐为此花费150元。
白云区的何先生不仅被要求加雪种,维修人员还告诉他,“室外机启动器坏了,要换一个,价格80元”。令何先生感到不解的是,空调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雪种泄漏和零配件损坏的问题,“现在空调产品的质量真的如此低劣吗?”
记者在消费者投诉的网站上则发现,不少消费者均有类似经历,“反正维修人员一上门,不加雪种,不换配件似乎就解决不了问题”。
电器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生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向该协会投诉空调问题的市民明显增加,但其实不少市民都是“病急乱投医”,被维修“游击队”的招数所坑害。据他反映,空调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已不大,多数问题均是由使用环境和使用习惯引起,市民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上“游击队”的当。
真相
真相一:雪种不能轻易加
施新生指出,雪种是制冷剂的俗称,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正常情况下并不需要频繁添加。据记者了解,一台空调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其自身配备的雪种足够用上10年左右。但一些“山寨”维修人员为赚取更多利润,通常都把问题夸大,鼓动市民加雪种。
如果机器经过了移动,是否就要加雪种了呢?施新生表示,移动机器确有可能因为安装工人的问题导致牢固雪种的螺帽松掉、雪种的连接管道漏气等问题,但即使出现这些问题也不能轻易加雪种,“一定要查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后才决定是否需要加雪种”。
而且雪种也不是维修人员想加多少就可以加多少的,“每台空调雪种压力是一定的,并不是加得越多越好,加多了反而会影响制冷效果。”施新生指出。
真相二:很多配件免费换
让很多市民不解的是,空调外观越来越漂亮,产品质量似乎越来越差,维修人员为何经常建议更换零部件呢?从事家电维修工作二十余年的标叔对本报记者表示,他所维修的空调多数是“老旧机”,新机器出现问题的并不多,“没觉得产品质量比以前差很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都推出了高于“整机一年,主要配件三年”的保修规定,部分企业甚至推出了“整机免费包修10年”、“零配件终身免费更换”等服务承诺。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企业并不“傻”,而是他们对配件的质量有信心,即使更换也不会对企业成本造成太大压力。因此,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游击队”更换零部件的建议,即使更换也可以咨询企业是否有免费更换零配件的服务。
真相三:网上搜索不靠谱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被“坑害”的市民都曾选择在街边找维修人员或在网页上搜索维修店的方法。制冷家电集团总裁助理王金亮对此表示,他自己在某著名网站上搜索维修网站,“里面很多都是不靠谱的,很多都与没有任何关系”,他建议市民通过官网的售后服务电话来寻求帮助。
记者昨日也尝试在网页上搜索,果真发现里面不少企业都打着“官方授权”、“全国连锁”等口号,但记者拨通其中一个电话问其是否为某品牌授权、能否出示授权文件时,对方立即警醒,以“工作忙”为由匆忙挂断本报记者的电话。
真相四:低价不等于质劣
家电下乡政策推广之时,一条“每8件家电下乡的产品,就有1件要报修”的消息曾掀起轩然大波,也一度让外界对家电下乡等低价产品的质量产生过疑虑。不过,一位空调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在城市市场销售的空调低价产品基本以“减配版”为主,低价是以减少功能的方式实现的,并不是产品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当然,低价产品的能耗、静音、节能等数据表现肯定要差一些。
空调使用
TIPS
1.空调器的过滤网最好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清洗一次。
2.定期维护室外机,建议1~2年请资深空调维修人员进行清理。
3.移动空调要找专业的师傅,给空调创造良好的循环环境。
4.出现问题通过正规的维修渠道找维修人员。
5.超过使用期限的空调即使能使用,也要及时淘汰。这些过期产品存在漏电、着火等隐患。
虽然盖叫天故居的枣树又发芽了,但毕竟已是深秋季节,无患子的叶子都已经黄透
“今年北方的霾,是不是没怎么吹到杭州来啊?”穿过重重雾霾,从北京出差回来的朋友问我。往年不是北方霾了几天之后,杭州就中招吗?
最近有这个疑问的人还真不少。
这是身中“霾”伏多年锻炼出来的钝感力?还是肉眼辨识的错觉?抑或是今秋空气不像去年那么厉害,吹过来那么多霾?记者昨天采访了杭州市气象局环境中心,为你解开这个谜团。
10月霾日15天,比去年少两天
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雾霾多发
环境中心环境科给出了一份数据:去年10月,杭州共有17个霾日;今年10月有15个霾日。
霾日指的是有霾的日子,有雾不包括在内。雾是很多小液滴组成的,它的微观成分为水;霾由颗粒物组成,其中就包含那些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就是常说的PM2.5。
气象观测员判断是不是“霾”,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看颜色,霾的边缘泛黄,能使远处光亮的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二是测湿度和能见度。一般相对湿度小于60%,能见度小于10公里时,就记录为“霾”。
按照能见度的多少,霾分为轻微、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其中重度霾的能见度小于2公里。不过,环境科负责人说,这个等级体系今年暂停使用了,新的等级划分有关专家还在商榷中。
有霾的日子,就一定是空气污染吗?不是!霾主要由悬浮颗粒物组成,主要依据颜色、能见度、湿度等因素判断。而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要考虑PM2.5、PM10、O3、SO2、NO、 CO等6种因素,因此两者不能划起等号。
同样是金秋十月,同样是北方地区雾霾侵扰,同样有过冷空气影响,今年杭州的霾日比去年有所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9月份以后,副高位置偏北,冷空气影响到江苏、安徽北面后接着就入海了,没有像往年一样移动到南面来。”市气象台负责人说,“去年冬天杭州出现大范围、时间长的雾霾过程,有两方面原因。内因是本地出现静稳天气,霾难以扩散;外因是北方冷空气带来外来污染物,造成输入性污染。”
从气象学角度来说,秋冬季为霾多发季节,这是因为秋冬季少雨和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堆积在一起,无法有效扩散。同时,南下的冷空气虽然会带来西北风,但也会将北方的污染物一同携带过来。
“现在还只是10月底,冷空气影响并不是很频繁,接下去的11月和12月,冷空气会来得更加勤一些。”
俗话说秋高气爽,每年的十月份相对来说是一年中气候比较舒适的季节,这段时间大部分人家中的空调恐怕都已经进入了休眠阶段,不过您可别以为拔掉电源,给空调罩个罩子就万事大吉了,空调运行了一夏天,实际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细菌灰尘!很多人以为空调中最脏的部分就是过滤网,因为上面吸附了大量的灰尘,其实你真的错了!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家用空调过滤网后面的散热片才是最大的细菌污染源,细菌检出最高可达91259个/cm2,其中霉菌超标率高达84%。空调里滋生的霉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侵犯人的皮肤、呼吸系统等,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则可能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以,专家建议冬天用暖风空调之前,用空调专用清洗剂对过滤网和散热片进行消毒,使用过程中,最好每隔一个月消毒一次。当停止使用暖风空调时,还要再消毒一次,这样就能较好地防止其滋生病菌污染室内空气了。特别提醒:《空调维修手册》规定:空调一般在夏季使用前或秋季使用后需进行一次清洗保养。其实空调的清洗,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单独完成。首先是清洗内机。过滤网是必须清洗的,而空调里面的光触媒在使用之前,则需要在太阳底下晒上十来分钟,以保持其功用。如果使用的时间久了,内机中风尘较多,蒸发器也需要清洗。而在油烟比较大的地方工作的空调则需要将空调整个拆下,全面清洗。
除了内机外,外机也必须清洗。如果外机不是高高挂在室外的话,用户可以自己用清水清洗冷凝器和热交换。
长时间不用空调应拔掉电源插头,因为待机状态也会耗电。室外机上切勿放置重物。发现空调器有故障,不可勉强使用,以防故障变得更严重,应立即断掉电源,及时通知专业人员检修。有的朋友在空调闲置后,冬季再度开启时发现家里空调的制暖速度很慢,开了好久,室内的温度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今天,编辑就给大家带来了导致空调制暖量不足的几个原因,家中空调出现这样情况的朋友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 使用不当
空调在长期时候后没有及时的清洗滤网以及内部造成空气流通堵塞,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
蒸发器、冷凝器尘垢太厚,也会降低换热效果,导致制热能力下降,耗电量增加;制热温度设定过低。
而空调房间门缝、墙洞未堵死,或是开窗开门频繁,造成室内热量流失等都会是无意间造成空调制暖不强劲的原因。
二、环境因素
冷暖型空调分热泵型、热泵辅助电热型和电热型三种产品,在制热量相等条件下,前两种耗电比第三种约小一半,考虑到供电容量和用电费用,现在的家庭普遍选择前两类空调(但应注意它们的使用条件,前两种只适用于-5℃以上的环境下,显然对北方地区不适用)。
热泵型空调器,制热时环境温度过低,空调能效比也降低,在较冷的冬天制热效果不理想,这是正常现象。对于无自动除霜的热泵型空调器,它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是零上5℃,低于这个温度就不制热或效果很差,这是因为外部换热器上积霜堵住了空气流动,不能再从外界吸入热量的缘故;对于有自动除霜的热泵型空调器,它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也是-5℃,低于这个温度也不能有效制热。
三、制冷循环系统、控制系统故障
1.制冷剂不足。
冷剂泄露或是不足原因导致,这时可简单的进行自测来辨别是否漏氟。
2.四通阀串气。
热泵型空调通过四通阀来切换制冷和制热状态。若四通阀串气,则有部分本应参与热交换的制冷剂在四通阀处直接由压缩机出气管返回到回气管,导致参与热交换的制冷剂减少,热交换效率下降,从而引起制热量不足。
3.单向阀(又称止逆阀)漏气。
当单向阀漏气时,制冷系统的高、低压压差下降,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上升,从外界获取的热量减少,导致制热量不足。当出现空调制冷正常、制热量不足故障时,通过检测系统运行时的压力,会发现低压侧压力上升,高、低压压差下降。
4.化霜控制器失灵。
热泵型空调在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位于室外机组内,对于采用热冲霜化霜装置的热泵型空调,若化霜控制器失灵,使空调无法及时转入化霜运行状态,则会出现热泵制热时蒸发器结霜现象,影响空调制热的热交换效率,导致制热量不足、甚至停机。
此时应着重观察是否存在以下现象:化霜感温器件错位、触头粘边或接触不良,风机叶轮打滑或风道阻塞,电磁阀或启动继电器失效。
5.辅助电加热功能失效。
现在热泵辅助电热型空调普遍采用PTC电辅助加热技术,PTC电辅助加热技术可在超低温条件下迅速制热,效力强劲,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若电辅助加热控制电路或电辅助加热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在环境温度比较低时,会导致空调制热量不足,甚至在环境恶劣时空调完全不制热。
对于热泵辅助电热型空调,若出现环境温度较高(在5℃以上)制热正常,而环境温度较低(在0℃以下)制热量不足或不制热,则应怀疑电辅助加热控制电路或电辅助加热设备出现故障,维修时应着重检查这两个部分。